Posted On 2025 年 4 月 21 日

愛與夢想之間:選填志願時,親情如何與理想共舞?

miiadmin 0 comments
覓心理諮商所 >> 覓好文章 >> 愛與夢想之間:選填志願時,親情如何與理想共舞?
愛與夢想之間:選填志願時,親情如何與理想共舞?

愛與夢想之間:選填志願時,親情如何與理想共舞?

在臺灣,每年大學選填志願的季節,對許多家庭而言,不只是人生轉折的時刻,也是一場關於夢想與愛的拉鋸,我是覓心理諮商所蔡佩純所長,今天再看完今周刊的一篇文章"建中學霸不想填醫學系,寡母竟仰藥「死諫」!資優生:跟媽媽的命比起來,什麼都不重要了",作者是建中執教的陳美儒老師,看完文章後,特別有些感覺,在這邊分享。

有些孩子天資聰穎,考出讓人驚艷的分數,是老師口中的「榜首常勝軍」、是親戚眼中的「人生勝利組種子」。但就在大家引頸期盼他們走上「醫學」這條被視為穩定又光榮的康莊大道時,他們的心,卻悄悄朝向了另一個方向。如同小哲雖是一位學測滿級分的資優生,但他的心早已飛向山林與飛禽之間,夢想著讀森林系、守護自然的未來。他的父母,身為醫師,始終希望他能繼承衣缽,繼續走一條「不會後悔」的路。

我在執業當中也經常看見這樣的愛存在父母與孩子雙方,這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,而是兩個「愛」的版本碰撞了:父母用他們所認識的方式去愛——給孩子最安全的選擇、最穩當的未來;孩子則用他自己的夢想去回應——他希望用一生的熱情,走進自己真正喜愛的世界。有時候,這樣的差異會讓家庭之間出現裂痕。就像文中提到,母親甚至因孩子改選化學系而情緒崩潰,以「死諫」阻止他放棄醫學。那不只是遺憾,而是一種擔心:害怕孩子辛苦一場,卻無法被這社會好好接住。

但我們也須細細體會,很多孩子的選擇背後,是一顆願意承擔的心。他們不是不懂父母的苦心,而是希望在人生這條長路上,不只是為了「穩」,也能為了「愛」與「熱情」堅持一下。這樣的衝突,不該只靠沈默和眼淚解決。家人之間,更需要勇敢地說出心底的想法,願意坐下來聽對方真正的擔憂與夢想。也許,我們可以讓老師、信任的長輩或第三方如心理諮商成為橋樑,陪伴彼此走過這段對話之路。

畢竟,選擇科系,不是斷絕孝順,也不是否定過去。而是每一個孩子,在愛中練習長大,在理解中勇敢做自己的開始。如果我們能相信:每一個孩子,無論走哪條路,只要他是用心選的,就值得被支持與祝福,
那麼,教育,不只是成績的勝場,也將成為一場彼此成全的愛的修行。

害澣害否?豈有他故?
中心是悔,亦既覯止。

我想洗淨一身塵土,像洗掉心裡的痛苦那樣。
可怎麼洗都洗不掉那個離別的時刻,
那份悔意,那個你離去時的背影,
就像還放在我手裡,溫熱不散。

總結來說,我從心理諮商的角度來看,在大學選填志願時所面臨的家庭衝突,是一個典型的個體自主性發展與家庭系統壓力的議題。理解家庭溝通模式、父母的內在需求、學生的心理狀態以及尋求外部支持,是協助他們度過這個關鍵階段的重要方向 。健康的親子關係應該建立在互相尊重、理解和支持的基礎上,讓孩子能夠在追求個人夢想的同時,也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與力量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Related Post

自我覺察重要性及增進的3個技巧

自我覺察重要性及增進的3個技巧...

從創傷中走出來:心理治癒的力量

 在我們的一生中,難...

退休不是結束 而是第二人生新開始

撰文/ 夏迎藍 諮商心理師 隨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