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/ 吳其宇 臨床心理師

有一些經驗會特別留在心裡,有的只記得模糊的感覺,有一些畫面卻很清晰,這些經驗記錄著我們經驗過什麼,也包含關於「我是誰」的線索。

我們有時活在自己的習慣裡,像是待在熟悉的房間,牆壁的顏色、窗外的風景、家具的陳列方式,都是如此的理所當然,也可能以為「不是大家都是這樣子嗎?」。在一些層面上確實如此,我們都是人,我們都渴望關心、一句「我懂你」、一個擁抱、一個願意停下來傾聽的瞬間,或者知道不論發生什麼,有人會支持,也欣賞自己。

然而,在這些我們共享的感受裡面,每一個人又別具特色。想想「我懂你」這句話,我們可能認為聽者應該會感到溫暖與親近吧!但不同的人聽見它,內心卻可能響起截然不同的回音。

或許,有人會很謹慎地交付信任——「你真的懂嗎?還是只是敷衍我?」
或許,有人渴望被理解,卻也懷疑——「真的會有人願意看見真正的我嗎?」甚至擔心,這份理解是否帶著某種責任或條件。
又或者,有人感覺自己並不需要被懂——「沒關係,不用懂,懂了又能怎麼樣?」

這些不同的特色,有些是天生的,有些是在名為「家庭」的房間中,慢慢累積而成的,還有一些是我們選擇的,而想要知道我們的生命有哪一些特色,需要我們偶爾靜下來,向內去看看自己,更重要的是,有一種願意想要更去認識自己。榮格說「Your visions will become clear only when you can look into your own heart」,讀到這裡,心裡頭有沒有一種好奇,想多看看自己?

歡迎有興趣的朋友,給自己一段探索自己的時間吧!

 相關課程資訊
 地點:覓心理諮商所(新北市林口區仁愛二路77號1樓)
 時間:2025年4月14日(一)13:30-16:30(三小時)
 活動帶領者吳其宇 臨床心理師
 費用:單人 1000 元
 報名連結